不堪重負的高三男生跳樓自殺,他在控訴什么?

?2014年3月13日晚7點11分,浙江溫州市平陽縣蕭振高中教學樓503教室內(nèi),高三學生們正在進行晚自習。突然,坐在第一排靠窗位置的男生突然站了起來,在同學的驚訝聲中推開窗戶,縱身一躍……

突然的意外嚇傻了同班同學們,教室里響起陣陣尖叫,靠窗一排的幾個女生嚇得抱在了一起。隨后,后排沖上來兩個男生,和講臺上一名女老師在窗口查看一番后,兩名男生沖出教室,向樓下跑去。

紅衣老師回到講臺后,試圖維持教室內(nèi)的秩序,不過從她的動作來看,她也顯得很慌亂,直到有同學提醒“快打電話”,她才抓起電話走出教室。

警方確認,跳樓男生姓賀,19歲,高處墜落導致顱腦損傷,送醫(yī)院搶救無效后死亡,目前已排除他殺可能。

高考在即,這位賀同學為何選擇用這種慘烈的方式自殺?而且是在教室里當著老師和全班同學的面如此堅決、果斷、無畏無懼地自殺,似乎是用自殺的方式在控訴什么。

學習壓力山大、不堪重負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。學習的壓力來自哪里呢?同學競爭的壓力,老師施加的壓力,父母親人施加的壓力,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。在所有這些壓力中,父母親人施加的壓力是最致命的。

如果父母、親人沒有給予孩子任何壓力,不管孩子的成績?nèi)绾?,不管孩子考多少分,父母都全盤地愛他、理解他、尊重他,這個孩子絕對不會自殺。哪怕老師施加的壓力有多大,哪怕同學之間競爭有多激烈,這個孩子都不會選擇結(jié)束自己的生命。因為父母真正的愛與理解讓他感覺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,他會善待自己的生命,同時承擔自己的責任。

那些給孩子施加巨大壓力的父母,一定會認為這是愛自己的孩子,事實果真如此嗎?部分父母其實主要是愛自己的面子,或是把自己的面子放在第一位,把孩子的感受甚至死活放第二位,如果孩子高考成績不好,考不上好的大學,他們會感覺很沒面子,感覺無地自容。

部分父母是真的愛自己的孩子,但是他們的觀念是錯誤的,或是有偏差的。在他們看來,是“成績決定成功”、“成績決定命運”、“成績決定一切”。哈佛大學研究表明:知識(成績)在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20%,而其他各種素質(zhì)(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、調(diào)節(jié)自己情緒的能力及承受失敗挫折誤解誤會的能力)卻占到80%。知識(成績)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未來,而那些看似與知識(成績)無關的因素卻決定著一個人的未來。是性格決定命運,心態(tài)決定成敗。

這位賀同學,用自己的死向天下過度給孩子施加壓力的父母敲響了警鐘,讓這些父母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態(tài)度方式方法是否正確,但這個代價太大了。

?做家長的,重視孩子的學習和成績,并為此焦慮,其實沒了解到,孩子的綜合素質(zhì)像一座冰山,知識和技能只是冰山露出水面非常小的一部分。而水面下的90%——才能決定孩子將來能走多遠。

這水面下的90%,正是關系孩子底層能力的——價值觀、自我認知、品格和內(nèi)驅(qū)力。這四項能力,共同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事業(yè)成就和幸福指數(shù)。

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作基礎,關系的影響力大于教育內(nèi)容。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自主意志,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,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發(fā)展,這其實是在殺死孩子的精神生命,孩子精神上會變得非常脆弱。像很多有網(wǎng)癮的孩子一樣,那些有網(wǎng)癮的孩子,要么是家里沒有溫暖,要么是父母給的壓力太大,家從某種程度上已經(jīng)成了他們的“監(jiān)獄”。所謂的網(wǎng)癮,不過是他們從一個糟糕的“監(jiān)獄”逃到另一個糟糕程度較輕的“監(jiān)獄”而已。

因此,保持關系比教育更重要,父母和子女沒有良好的關系,你說什么他都聽不進,甚至你越說他越反著做,還有什么教育可言呢?不僅教育的目的達不到,還會失去人間最寶貴的親情。記住,當你和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,你們同喜共悲的時候,不必教育,你的期望也會成為孩子的愿望,那就不僅會收獲孩子的成功,還會收獲親情的幸福。

教育孩子之難,難在雙親自己是否人格完整,是否了與寬容與變通。要把孩子教育好,首先父母自身必須成為一個好的模范,不然,上行下效、承先啟后,孩子必然會出問題。

家長要想和孩子溝通好,一定要了解孩子,了解孩子的想法、喜好和內(nèi)在需求,體會孩子的感受。面對孩子起初不合理要求,要用愛的原則、愛的理由拒絕他。孩子做了錯事或壞事,必須讓他承受結(jié)果,做了好事也要讓他得到表揚和肯定。如果得到的愛、關注、認可不夠,得到肯定和鼓勵比較少,孩子的自我評價就會偏消極方向發(fā)展。

另外,父母替孩子做的事情越多,孩子的能力就越差。父母越是希望給孩子更多的快樂,孩子越是不會快樂。因為父母的這種做法,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,孩子無法享受自己獨立做決定的快樂。只知憐惜孩子,不舍得使用孩子,這是很多父母愛的誤區(qū)。愛孩子,就要舍得使用孩子。刀越磨越亮,腦越用越靈,孩子越用越能干。

父母只能是風,而孩子是船。他掌握著舵柄,并最終獨立地選擇航程。你可以使勁地吹,以影響他的風帆,但你不可能代替他航行。誰是船長?父母們千萬要把這事想明白。不然,你連當風的機會也會失去。所有的動力都來自內(nèi)心的沸騰,一個人躺在地上,如果他不想起來,那么十個人也拉不起他來,即使起來了也馬上又會趴下。

我們之所以形成現(xiàn)有的人格,完全是因為在孩提時期所受到的創(chuàng)傷。例如,在嬰兒時期我們期待被愛,期待被關懷和擁抱,如果這些需求沒辦法被滿足,我們會受到傷害,本能地會做反應來自我保護。如果傷害一而再再而三地發(fā)生,這種自我保護能力會不斷地被啟動,我們的人格會不斷地被扭曲,慢慢的發(fā)展成另一個“我”,一個遠離高層自我或自行本體的“我”。

在父母嚴密監(jiān)控下的孩子,成人后要么容易依賴別人,要么容易去控制別人。父母不尊重他們的個人空間,他們也學不會尊重自己或別人的個人空間。

發(fā)表評論